生肖起源何时?

厉俊土厉俊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目前,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尚没有一致的说法。比较流行的有如下几种: (1)早期文献说法。《周书·序》曰:“伏羲氏以其干支之名,定日之度数,分日辰之位置,而布五行以统阴阳……”《晋书·宣帝纪论》说:“若黄帝、颛顼之子,继相继承,历号三百……有虞氏,重之以德,舜禹相承;汤武革命,各有所受。”这都说明至少在汉代以前,人们已将十二地支与十二个月相联系。《白虎通·五行》曰:“木,始相生也,正月建寅,寅者,启户也。其数八,所以礼东方也。火,南方之行也。季夏三月丙午朔,冬至一阳生,至庚午,阳气极盛。其数七。主生于南方。金,西方之行也。九月酉月壬申朔,阴极生阳,至辛亥,数六。主生于西方。水,北方之行也。冬十月癸亥朔,寒水至极,至丁丑,数五。主生于北方。土居中央,被四旁,兼有上下。故四季皆有土,无方位。唯月令用十二月。”这是将十天干与十二月份相联系,而且认为土无所不包,没有具体方位的意思。《北齐书·五行志》亦载有“魏收曰:伏羲氏,正月建卯,二月建寅,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可见在汉代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人确实是将地支与农历的月份一一对应的。

(2)现代考古发现佐证的说法。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辰”字一月相联系。1975年秋在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的230多件陶器上,发现有“甲”“乙”“丙”“丁”“戊”“己”6个天干字符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地支字符。其中,“甲”“乙”“丙”“丁”“己”“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均与现行的干支历中的名称相同;“戊”“午”二字,则相当于现行干支历中的“戊”和“午”。这说明至少在商代后期,已经使用干支纪日了。同时,还发现在同一陶片上或同一玉器上有时标有多个日期,且同一天内的日期也有标错的,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连续的日历,并有了错误改正的记录。

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早的干支刻支砖,将干支表刻于一块长条形青膏盐层中,共14行,每行三个干支符号。虽然此遗址下层含有商代文化遗存,但此表应属战国时代产物。对研究秦汉时期的干支历法提供了重要资料。

(3)古文字学派的说法。东汉王劭著《春秋纬集解》云:“甲己之位,正于中央,寅申之方,偏于南方,辰戌丑未,皆偏北方。卯酉为门,两行相承。”唐代孔颖达等著《春秋正义》引用此话并解释道:“甲己居中央者,甲乙丙丁属木,戊己属土,月令所在,木土俱居中央。寅申居南方者,寅者正月,申者七月,正月太阳由寅宫而出,七月太阳由申宫而入,俱就南方。辰戌丑未属北方者,辰即二月,戌即九月,丑即十二月,未即六月,此四时之月,日月必合北斗而行。卯酉门者,卯是东方之门,酉是西方之门,凡日月入宿,必先循此二门。”这种将八方与十二时辰相联系的做法其实与现在最通行的八卦配八个方位的方法是一致的。只是现在的八卦方位是用乾南坤北来表示的,而此说法是乾北坤南。

寿诗梦寿诗梦优质答主

生肖的起源的的确确很难考证。现在普遍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生肖和纪年用的干支结合,而干支纪年的说法是在西汉才有的。所以很多专家也就很自然的认为十二生肖和干支纪年是一起产生的,也就是生肖的产生也不过是两三千年。所以,认为生肖起源于西汉的说法流传非常广泛,很多历史学家、文化学家也往往这样认为,很多工具书也这么注明。

但事实上,干支不等于生肖。干支是天文学上人们认识时间的一座里程碑,而生肖确是民俗文化意义上人们认识生命的一种方式。

生肖中的属相,是人们自己的选择、创造、安排的。选择和创造属相的标准也是以人类自身为原则。而对十二种动物的属相的取舍,不是以地区不同所具有的不同动物为标准,而是以人类的生存环境所需的基本动物群为标准,因此是统一的;安排十二种属相的顺序也不是天文标准,而是人类的标准!

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人类的生存时间是与天地五行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只要从中国的五胜思想去探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历史,就可有一个新的认识。

五胜思想在殷朝时代就已经产生并形成思想体系,它在东周后又以十二辰为中介产生与之相匹配的十二次。十二次产生后与十二辰一一对应,并在东周末年与十二辟将军(中国古人的人类自身时间学说中表示人体十二脏腑十二个时段的主政将军。)一一对应,这正是十二生肖的雏型。

从时间、空间、人类自身三大领域中各选出的十二种标记物“十二次”、“十二辰”、“十二辟将军”互相混合,这就是西汉十二生肖正式成形的过程。在西汉十二生肖正式成形之前,十二生肖体系中的十二辰已经与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合,于是十二地支产生。之后,十干再与十二地支相结合,于是出现六十甲子,干支纪年法产生。也就是说,干支是随十二生肖体系的成形而产生、两者在汉代时同步产生的。不能因为干支纪年是在西汉才有的就认为十二生肖也是在西汉才有的。

而五胜思想的产生与水星的凌星周期有密切关系。因此,十二生肖体系的真正起源历史,很可能要从五胜起源开始计算,而五胜思想形成体系于殷朝,距今大约三四千年。而五胜学说本身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时间学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从殷开始就有,可能在夏,甚至于在三皇五帝、甚至伏羲时代就有萌芽。比如《史记•封禅书》写到伏羲氏“蛇身人首,有圣德”,这是说伏羲氏有龙马精神。龙马精神作为中国人的属相,难道不是中国生肖文化的萌芽?《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名曰精卫。”说的就是女娲氏的传说,这又分明是在说鸟,说明以鸟为人类属相的萌芽可能在女娲时代就已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