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手多脚生肖?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周易》里早已有了。 《周易●序卦传》中说得很清楚,上经六十四卦的卦象是“始作”,说明每一卦都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的意义就是“先有足而后有屦”(鞋子),或者“先有用而后有器”(器具);那么下经三十二卦的卦象,就肯定是“屡足”、“履而”、“蹈而”、“践而”、“克而”、“高而”等等有脚的动作。 而《周易●系辞传》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个道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这里把“动”与“变”的关系说得很清楚了。“动”是因为“刚柔相摩”而产生的“动”,这就像地球不停地自转公转从而形成了四季轮转一样,是“自然之道”。
由此推导下去,十二生肖应该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十二种动物应该是最早被人类确定的十二生肖了。它们都有“四腿”。 后来人们发现一只老鼠一年可以生两三胎,一胎可达二三十只,因此“子鼠”变成了“鼠族”,于是十二生肖就变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午马、未羊”……这样既保留了“十干”又增加了“十二地支”作为时间单位的概念,同时还可以根据出生年份推算出对应的“属相”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至于“午马”为什么是“午”而不是“卯”,“未羊”为什么是“未”而不是“丑”呢?因为古人把一天划分成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午”的时候太阳偏中天,“未”的时候太阳偏西。古人用天干和地支分别表示时间,每一个时辰就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用数字表示就是:0~2时30分是“子时”,4小时是“丑时”,6小时是“寅时”,8小时是“卯时”,10小时是“辰时”……12小时是“午时”,14小时是“未时”,16小时是“申时”,18小时是“酉时”,20小时是“戌时”,22小时是“亥时”。 那么“午马”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只有“午”的时候才有“马”,其他的时间都没有“马”。同理可推“未羊”,只有“未”的时候才有“羊”,其他的时间都没有“羊”——这也是“六畜”中“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