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千里是成语吗?
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活化石。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表示一般使用意义的固定短语,它有精辟简洁、言简意赅的表达优势,具有书面语的特点。一般用四五个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其来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文献、外来语汇、口头俗语等等,是汉语的活化石和智慧源泉。
“决胜千里”一词,乍听起来颇有历史感和文采感,常被人用在一些正规、庄重的场合,如工作报告、书信、新闻稿件甚至学术论文中。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成语,而是“决胜千里之外”的简缩形式。
“决胜千里之外”是个古老的成语,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个成语讲的是谋虑于军帐之中,就能做出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的取胜谋划,形容足智多谋,善于预测。这个成语,是形容足智多谋、善于判断者的一种特殊才能,是基于充分的事前计划、周密的心理战和信息战、出其不意的攻击等军事智慧和军事技巧而言的,不是“千里之外”之类的地理位置的强调;因此不能简缩为“决胜千里”。“决胜千里”与“千里之外”的意思比较接近,是“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败”,而“千里之外就能决定胜败”是《孙子兵法》所贬斥、所反对的。
所以“决胜千里”不是成语,而是“决胜千里之外”一成语的简缩误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