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是属什么生肖?
“摇”字的一个含义是指“摆动;摇摆”,其引申义有“摇摆不定的人或事”“摇晃着走路”等,这种含义的“摇”字属于典型形声结构,其形旁表示这个字的本义,即“手拿东西”,其声旁表读音。 《说文》中解释“摇”为“手摇器也”,段玉裁注曰:“今人言摇动、摇晃,皆谓此义。”这说明“摇”的这个意思今天仍然在使用,这从我们熟悉的词汇“摇动”“摇曳”“摇头晃脑”等可以看出来。 但“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摇旗呐喊”。这个含义的“摇”没有实物形态,属于象形字。它形象地表现了战场上士兵们举着旗子呐喊助威的场景。
“摇”的这两个含义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知道,古代的旗帜大多是长方形的,上面有颜色线条划分成的若干方格,每个军士手中的旗帜都是不同颜色的,这样,当军队列队时,不同的旗语表达不同的信息,而摇动旗帜时的运动方向也暗示了话语的内容(参见本文插图)。显然,“摇旗呐喊”的“摇”字形象地表达了这种通讯方式——一边呼喊,一边摆动手中的旗帜。因此我们可以想象,看见这支整齐划一的军队列阵前行,远处传来震耳的呐喊声,而战旗也在队伍中间不断地左右摇晃着! 从这个象征符号我们可以推断,古代行军打仗时,往往排成整齐的方阵,每人都拿着一面小旗,边前进边呼喊。
这样的战斗方式需要严格的纪律,也需要充足的体力,所以“摇”字又有了“动荡;动摇”的意思,表示“意志动摇”“立场不稳”和“事情搞得不稳固”等等。 从“摇旗呐喊”到“摇动”,再到“摇晃”“颠簸”等的这些引申意义,其实反映的是同一个语源,即汉语中常说的“摇”的本义——“手摇动”。这种动作往往是连续的,因而引发了许多类似的动作,如“动摇”“振荡”“摇曳”等,而且这些词还常常组合在一起使用,如“震荡摇曳”。 不过,尽管“摇”的这些引申义都来源于同一个语根,但它们使用的范围却是各有侧重。其中,“摇动”“摇晃”比较常见,可用于各种情况;“振荡”主要用于物理学领域,指物体因受外力作用,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荡的过程;“颠簸”多用在交通运输方面,形容物品上下起伏颠簸的状态;至于“震荡”和“摇曳”的使用就比较考究了一些。由于两者都可表示物体的“振动”,区别在于“抖”多是单独使用,而“震”常和其他词语组合成词。比如“震动”后加“信号”组成新词“震信号”,用以说明强烈地震发生时,地面出现垂直或近于垂直的振动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汉语文献中出现了不少由“摇”字构成的新型词形——数码(数位),它表示的是用0和1组成的字符串,即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这与古文字的构形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