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船是什么生肖?
当然是生肖龙啊! 端午节就要到了,又要划龙舟、吃粽子了。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现在大多都在节日举办比赛。那你知道古代龙舟竞渡是干嘛的吗? 原来古人们把龙舟竞渡当成同屈原有关的祭祀活动。《湘中记》里就有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可见,最初龙舟竞渡是为了悼念屈原而举办的。后来这一风俗被赋予了更多的娱乐色彩。
唐代诗人张仲素在《竞赛龙舟》中描绘了这一盛况:“画舸红旗荡,清江皓月迎。满潮持斗酒,尽日列金觥。水怪鱼魔丧胆,山妖树魅无生。人间欢乐处,天地间清明。” 如此热闹的龙舟盛景自然少不了龙的存在。于是人们制作了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龙在船上飞舞,以应景这热闹的氛围。
其实,除了龙舟上舞龙的环节外,最早的龙实际上是在岸上被举着行走的。唐宋时期,出现了“竹筏竞渡”的活动,参赛的两只舟被竹竿连起来,上面铺上木板,人在上面赛跑,颇有现代水上拔河的感觉。这时,龙就放在岸边的地上,参赛的人一边跑一边高喊“龙舟!龙舟!”以此鼓舞士气。 元朝以后,城市中有一些专供市民游赏的园林,里面会有池沼让龙舟在其中行驶,此时龙的位置已移至船上。明清时又有发展,不但船大,且装饰也更为华丽,龙头龙尾都更加精致。
不过,这些龙舟都是纸浆模样的软体龙,到了清朝中期开始有所改变——出现了金属材料制成的“真龙”。当时苏州有个叫马济川的漆匠发明了一种用蝉翼纸粘上的“刻丝”工艺,用来模仿丝绸的质感;另外,还创造了涂漆上灰、着色等工序,使仿制的丝绸更加逼真。 于是,人们用马济川的丝绸工艺制作出了真正的金属龙舟——龙头龙尾都是用金属制作,然后涂上油漆,再绘上彩色花纹。到清末民初时,广州、佛山等地甚至出现用锡铸成龙舟,并在上面刻画纹饰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如今已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龙舟”了。然而,人们对先人的这项创意十足的游乐活动的喜爱依然有增无减。每年的五月份,各个水域都会举办大大小小的龙船比赛。那些来自民间的“土龙舟”——木船的外壁上贴上剪纸、彩纸、玻璃钢等材料制作的“龙鳞”,看起来依然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