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岳是什么生肖?
在《红楼梦》中,有一回,贾母问刘姥姥“那个什么‘六’月的‘寿星’是不是管什么‘长命百岁’的?” 贾母指的是“寿星”中的南斗与北斗。 “寿星”是星宿名,而“南斗”“北斗”更是人们最熟悉的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星。 古人把北斗七星的斗柄分成四份,每一斗柄对应一种动物: 食指对应的动物是兔; 中指对应的动物是鹿; 无名指对应的动物是羊; 小拇指对应的动物是鸡。 南斗六星的主星叫做“天枢”,和它的伴星“天璇”“天玑”一起,好像三颗星辰组成的三角形,所以这三颗星又叫做“三台星”或“三台角宿”。其中,天枢又叫“上台星”、天玑叫“中台星”、天璇叫“下台星”。
在古书里面,经常提到“三台星”,也经常把它们和“寿星”联系起来。 比如,《晋书·宣帝纪论》里面就有“寿星临御,三台耀灵”的句子。 而《宋史·天文志》里更明确地写道:“寿星,主文章之位,其星有四子……是曰三台。” 也就是说,在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认为东南西北四方的星辰分别对应着四种动物,而中间的三颗星辰(三台)又分别对应着鼠、牛、虎这“三大”属相了。
这种观念一直流传至今。 在不少农村,人们还习惯把农历六月十六这一天称作“猪(鼠)生日”,因为那一天正是“寿星”中的“猪”(子鼠)生日。 这似乎也佐证了“十二生肖”确实源于古人对“星宿”的观象! 只不过,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动物属相说”毫无根据。 但这种观念在我们的脑海中却已然根深蒂固。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是百兽之王,是尊贵吉祥的神兽,历来为国人所崇拜。中国人也一直自称为“龙的传人”,而与龙同时代生活在我国古代的生物,人们熟悉的便是“恐龙”了。有趣的是,在“十二生肖”中,虽然有被称为“兽中之王”的“虎”,但是并没有被称为“虫中之王”的“龙”,其实这是在告诉人们生活中并没有“龙”这种昆虫,而是提醒人们要提防那些被称呼为“龙”却非“龙”的昆虫。
在我国南北一些地区有一种以“龙”字命名的大型昆虫,当地民众称之为“竹青龙”、“竹叶青”、“青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大青龙”和“黑青龙”。因为该虫的体色艳绿,体表光滑,触角细长,成虫体长3厘米以上,形似飞龙,同时活动于夏、秋两季,因而名称中多带有“龙”字。其实,这个名字取错也怪不得古人,因为在《康熙字典》中就有“今有昆虫状如甲虫而绿色,尾上翘如蝎,可畏”的记载。这种以“龙”字命名的大型昆虫学名叫东亚飞蝗。从其名字就能知道它是一种危险的农业害虫。东亚飞蝗,俗称“粘虫子”、“马蝗虫”、“蚂蚱”及“粘哒子”。成虫体长28~33毫米,翅展40~50毫米。东亚飞蝗在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主要的蝗区有东北西南、苏鲁交界和新疆等地。5个不同地理种群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分布,蝗虫常年发生区面积达50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随着年份和条件的不同发生范围时有变化。
为什么这种危险的农业害虫和凶猛的“大青龙”、“黑青龙”,被某些地区亲切地称作“岳公公”、“岳老爷”、“岳飞”、“岳大将军”、“岳云”、“虎将军”及“大将军”呢?难道这种蝗虫还和我们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岳飞有关?
其实这是和1162年发生的杭州飞蝗虫灾有关。传说有一天,杭州西湖边突然空中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百姓非常恐慌,以为是天要下大雨了,抬头天空却是一片晴朗,人们还没等回过神来,成群成群暗绿色的大蝗虫已漫天飞落西湖周围农田。“粘虫子”争先恐后地落在庄稼上张开大口大肆啃噬,一霎时满目绿色的庄稼全变成了一块块黄斑,黄斑越来越大,很快庄稼全成光杆,接着又落在果树上把果子一扫而尽,接着连路边的杂草和柳树的树叶全被吃得干干净净。饿极了的蝗虫又飞到百姓家啃吃菜园中的蔬菜瓜果,最后连房子上的茅草全被剥光。看到蝗虫为害如此之烈,百姓哭声遍野。“粘虫子”不但为害庄稼和菜园,还叮咬人畜。蝗虫口器非常锋利,能够刺透人皮肤并注入一种毒液使人皮肤红肿,感到火辣辣疼痛,甚至水疱,一两天不消肿,就像被毒蜂所蜇伤。蝗虫的后足刺也能刺伤人。
蝗虫大肆作恶,老百姓求助于“青蛇”和“白蛇”,但她们也是爱莫能助。这时,正赶上有位英雄路过此地,他就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岳云。岳云听说了蝗虫为害的事立刻挺身而出要为百姓做主。
他要独自去降服蝗虫。百姓们哪里放心让这位英雄一人去和蝗虫开战,他们成群地跑到西湖边要为岳云助战。岳云要百姓准备了许多草把子和柴草,亲自挑着一担,带领百姓来到西湖沿蝗虫聚集处。先命人将草把子插在岸边,然后带领百姓用木棍竹竿把蝗虫赶到“草把子”上,等一担“草把子”上粘满了蝗虫,岳云再和百姓一起把“草把子”扔到火堆中烧死蝗虫。他们就这样奋战了几个昼夜,西湖沿的蝗虫被杀得所剩无几,剩下少部分也纷纷飞逃。西湖沿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富庶,人们不约而同要给岳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