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代表什么生肖?
首先,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看,古代中国是没有“姓”(家族系统)的概念的。古代的姓氏和今天不一样,是指一个家长(男性)对一家之主的尊称(姓往往是父系家族的姓氏);在春秋战国以后才慢慢的演化为今天的意思。所以这里可以认为没有姓这个词的意思。
因此这里的“排代表”就很好笑了。你确定在古代用“排行”来指代“哪个字当代表”这个概念是一个通用且普遍认可的做法吗…… 而且这“排行”也指代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刘邦出生时父亲刘太公给他起的名就是刘季,而他的排行其实是季。司马迁记述这件事的时候也很奇怪,说刘太公给三个儿子起的名字分别是伯、仲、季,但刘邦的排行到底是伯还是季呢?司马迁自己也没搞清楚。
其实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官名”与“行辈”——没有关系。古人也不是傻蛋,当然知道自己的名字不是“排行”,不然“王守仁”“李东阳”这些人怎么起名嘛!他们之所以在文章中用“排行”是因为这个“排行”是当时社会普遍承认的身份标志之一,是公开的。就像现在有人介绍自己“我姓张”、“我姓叶”一样,古人介绍自己“我排行几”、“我祖上排几”,是很正常的事情。
鼠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其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与原始的农业生活关系密切。在古代,人们认为许多自然事物具有神奇和威灵的特性,于是把这些自然物看作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保护神,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图腾崇拜。不同部族以不同的动、植物或无生命物作为自己的图腾,并以之为本氏族的标志性物和徽号。人们不仅以此为荣,而且尽力去表现、描绘和美化它,这样便形成了种种图形符号。
十二生肖的产生,首先要求有一种具备十二等分的、周而复始的纪年(或纪月)法,同时也要有与十二紀辰相匹配的十二种动物。关于十二纪辰,一般认为其产生自干支纪年法中的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但十二支原本并不表示时间次序,其初义已不可考,通行说法是以十二种动物与之相配,形成十二地支兽。《说文解字》中所记录的十二地支兽与今十二生肖只有半数相合,即己、午、申、酉、戌与蛇、马、猴、鸡、狗相合,另一半子、丑、寅、卯、辰兽名均已失考。
据考证,在商周时期十二纪辰和十二兽名尚未发生关联。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与天干地支有关的记载,但没有十二纪辰和十二兽名相配的记录,兽名只作为记日的符号,而十二纪辰此时也只表示年或月的次序。直到汉代,十二纪辰才与生肖发生关联,《太初历》正式确立了干支纪年的制度,以寅月为岁首,即以寅月为“子”,丑月为“丑”……亥月为“戌”,戌月为“亥”,十二月以一次周而复始,同时以与十二月相对应的十二兽纪日法也与十二记辰发生联系,即“子”日配鼠,“巳”日配蛇,等等,“辰”日配龙,形成十二地支兽,生肖从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