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夜什么生肖?
四夜是指“猴”。 原因如下: “四”“夕”同音,而“夕”字的古字形像一只老鼠抱着一棵大树。在“鼠”“树”的右边有四个“夕”字(右图),如果将这棵大树去掉,就成了一个“申”字,也就是说,“夕”字完整的形状就像是一只猴子抱树,而把树去掉后,就正好是“申”字。夜晚的“午”与白天的“午”有所不同,白天“午”的字形是一根横着的树枝上有五只小鸟(见上图中“林”字左边的图),而晚上的“午”却是一个倒扣着的小碗,里面有四只虫子(见上图中的“巨”字),这是因为古人认为白天属阳、夜晚属阴,所以用不同的图像表示。
从“鼠”“牛”“虎”“兔”等动物的字来看,应该可以确定这个“木”指的是农历十月,即“亥”月。因为按照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每个季节最后一个月对应一种动物,而冬季最后一个月正是“亥”月,猪代表亥。 《孝经纬·昭昭记》中说:“十二月阳气始萌,叫做蛰伏,叫做鸣,叫做启,叫做夏,叫作蕃秀;六月阴气萌动,七月八月阳气渐盛,九月十月达到顶点,冬十一月阴气开始消散,十二月阳气完全消亡。”古人便将十二月划分成三部分,每个月分成三段,每天都有阴阳之分,整个一年便有了24段。
正月:元朔,建丑。 二月:元卯,建寅。 三月:元辰,建辰。 四月:元巳,建巳。 五月:元午,建午。 六月:元未,建未。 七月:元申,建申。 八月:元酉,建酉。 九月:元戌,建戍。 十月:元亥,建亥。 十一月:小寒,建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这其中,除了正月的“元辰”,其余十二个月的“元日”都有特定的名称—— 一月:朔日。 二月:惊蛰。 三月:清明。 四月:谷雨。 五月:立夏。 六月:芒种。 七月:小暑。 八月:立秋。 九月:白露。 十月:霜降。 十一月:小雪。 十二月:冬至。 而二十四节气又具体分为了十五节气和七个节气中气,分别对应着每年的每月初一,初十、二十一、二十二……每十天有一个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