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出来后几岁?
33岁,同样是大龄考生! 2014年第一次报考复旦(316分,B区英语二80),因为数学失误只有9分,无缘复试; 2015年第二次报考复旦(373分,A区英语一81),进入复试,但由于复试准备不足以及英语差几分被刷; 2016年第三次报考复旦(365分,A区英语一80),进入复试,但放弃; 2017年第四次报考复旦(377分,B区英语二86),复试线出来的时候已经错过复试时间,遗憾落榜; 2018年第五次报考同济(378分,A区英语一83),顺利进入复试,但因复试准备不足再次遗憾告终; 2019年第六次报考同济(385分,A区英语一89),进入复试,但是由于太过紧张面试答得一塌糊涂,惜败;
2020年第七次报考同济(总分380分,英语一86),在复试名单中不幸滑铁卢,排名第33名; 2021年第八次报考同济(总分393分,英语一87),成功上岸! 我想说的是选择真的要大于努力,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双非二本院校出身的考生来说,一次次的失败让我意识到初试分数和复试表现的重要性。 虽然我的总备考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其中一次次的失望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当然,每次考完我都对自己进行反思总结,因此每一次的成绩虽有差异但都在稳步提升,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最终能够如愿以偿的原因吧。 一句话送给同样在追梦的路上的你:“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所有的幸运都是努力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