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值得吗?
这个问题,其实和“该不该考研”、“读研到底有什么用”类似吧,我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 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不适合搞科研,就选择就业,早早地进入社会闯荡,积累工作经验,这样也未尝不好啊~ 还有的人,可能就是喜欢这种做研究的过程,想读个研继续深造,那也无可厚非呀。 这两个选择并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不过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罢了,对吧…… 所以这个问题的重点也不在于二不二战,而是你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不要考研,如果要考的话,是选择一战成硕还是二战逆袭呢? 一战失利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丧气哦~现在准备二战还来得及哒! 如果确定要二战了,那就开始行动起来吧~ 下面是我整理的二战备考经验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哈~
1)择校择专业(很重要) 我觉得,对于二战生来说,择校比一战更加慎重一点。毕竟一战的失败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运气不好没遇到合适的学校/专业;也有可能是自己不够努力。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与你所选学校的难易程度息息相关。所以二战一定要选一所适合自己的目标院校,不能莽撞行事~ 我在去年五月份左右就在思考到底要不要二战,并且也在网上查询了许多资料,搜集了一些信息。
首先我根据去年自己的考试成绩及各科分数来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英语一68分,政治72分,数学二94分,专业课130+,总分357. 对于我来说,政治和英语的成绩还算不错啦~但是两门专业课成绩却并不理想…所以我决定再次报考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 当时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分享帖,综合考量之下,我还是决定冲一把,报一个更难的学校。
于是我就跟爸妈商量了一下,他们虽然不太赞同我这样做,但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不过他们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先不要公开宣布又要二战的消息,不然以后万一又考不上怎么办,而且周围的同学都工作了,会给他们带来困扰。 于是我去网上买了些假证,以应届生身份报名即可~ 另外,有的学校在复试的时候需要查学信网的学籍信息,所以二战的宝宝们要记得提前把学信网的学籍信息的照片给拍下来留着备用哦~(因为我是二战嘛,所以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
关于择校的问题,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择校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比如你是打算边工作边复习还是全脱产复习,那么就要考虑时间、费用等因素;如果你是一战的同学,建议你选择一个难度适中的学校,这样一战上岸的几率较高;如果你是二战的同学,可以大胆选择一所名校,给自己一个机会,拼一把! 二战的考生在择校方面应该更有把握才对啦~
2)制定复习规划 在做出决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规划啦~ 我的考研时间安排如下(仅供参考),因为我今年报了考研帮的课程,所以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听课学习,后期做了真题、练习模拟题,背了一些作文模板以及押题卷。 以下是各阶段的学习安排
基础阶段:6—8月 第一轮打基础。
基础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梳理知识点,完成一轮系统复习。在暑假期间跟着网课过一遍考点,然后做配套的习题巩固一下知识。 第二轮强化提升。
在这个阶段要对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盘,查缺补漏,为刷题打好基础。同时还可以看一些名师的公开课,补充一下相关知识。
提高阶段:9—10月中旬 第三轮查漏补缺。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学会做题技巧,掌握出题老师的套路。
冲刺阶段:10月下旬—考前 第四轮模拟冲刺。
这个时候除了做真题之外,也要练一练押题卷,保持手感。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哈~